期刊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解构与现实考察
摘要: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支撑。本文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制度变迁-产权配置-制度激励”分析框架,全面考察其进展、困扰与深层次矛盾。研究发现:从理论层面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制度变迁是围绕粮食安全战略的边际改进过程,持续优化的制度体系使得农地产权配置市场发生适应性调适,进一步影响了制度激励的传导逻辑。从现实层面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项目精准度、农业生产韧性、筹资渠道、监管与管护效能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耕地保护制度的特殊公共属性以及制度激励工具的后天设计缺失,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着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财政投资依赖度大、配套政策协同度低以及建管用衔接不畅的现实困扰。为此,本文认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有效发挥基层主体监督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中的柔性功能,建立收益与融资挂钩机制以减少财政投资依赖,探索部门联动式激励机制以促进配套政策协同,坚持系统性理念推动整体区域建设。

作者: 郭晓鸣  温国强  郑荏元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制度分析